以数据为笔,临摹历史的轮廓

在建筑学习的旅程中,实践周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相连的关键环节。
7月7日至7月18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建筑学院2022级建筑学专业全体同学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赴漳州市龙海区白沙村进行古建筑测绘。
测绘计划:感受闽南古厝的独特魅力
我们测绘的古厝,包含“三间张两落带护厝”、“三合天井”等不同类型,均为典型的闽南民居建筑,燕尾脊、深井天院,体现出闽南古厝的独特魅力。
本次测绘,分为实地测绘、成果制作、汇报展示三个阶段。我们运用多种测绘技术,整合实地数据,捕捉闽南红砖厝的精髓,通过数据可视化,沉浸式体验闽南建筑的魅力。
1.实地测绘
从建筑的整体高度、长宽比例,到门窗的位置与大小,再到墙体的厚度与材质,每一个细节都不容有失。他们相互协作,有的负责测量,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核对数据。在测量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建筑结构复杂导致测量不便,或是天气变化影响测量进度,但同学们从未轻言放弃。


通过实地测绘,同学们不仅掌握了精准的测量技巧,更深刻理解了建筑与空间、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亲眼目睹建筑的构造,亲手触摸建筑的材质,让他们对建筑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这是书本知识无法给予的宝贵经验。
测绘方法:传统技艺与数字技术的碰撞
手工测绘:尺笔间的温度
皮尺+测距仪:测量平面尺寸,记录梁架、柱网的传统木构逻辑。
手绘测稿:无法被机器捕捉的“手感”。
测绘图集:包括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未来可作修缮依据。




手机 AI测绘:古厝测绘智能便携方案
轻量化采集:单台移动设备即可提取测量,测绘效率大幅提升。
无人机+结合云端地球导古建筑建模
航拍规划:避开障碍物 ,确保覆盖建筑全貌,补拍细节。
智能建模:自动计算、生成点云和纹理。
2.模型制作
他们根据测绘数据和绘制的图纸,选用合适的材料,如卡纸、木材、塑料等,精心搭建建筑模型。从切割材料、拼接部件,到打磨细节、上色装饰,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同学们用心去完成。


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力求将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完美地呈现在模型上。
3.成果汇报
测绘成果:从数据到传承
实体模型:根据测绘数据和绘制的图纸,选用合适的材料,精心搭建建筑模型。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力求将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完美地呈现在模型上。
模型展示




数字展陈:使用视频技术,展示测绘过程,感受闽南建筑独特魅力;用VR还原古厝生活场景,让年轻一代“走进”祖辈的居所。
渲染模型展示




两周的时间,小组们都交出了自己的测绘和复原成果,在汇报中,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对展示成果进行了指导,提出了建议,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本次实践周,2022级建筑专业的同学们通过实地测绘、出图纸和模型制作等环节,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上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他们用汗水和努力,丈量着建筑之美,探索着建筑的无限可能。为闽南古厝的保护、修复和研究贡献一份力量,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