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周特辑| 景观赋能乡村,实践启迪创新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14   浏览次数:456


风景园林专业实践周赴

金谷溪岸艺术公园考察学习纪实



为深化产教融合,探索艺术与乡村建设的结合路径,近日,建筑学院24级风景园林专业在秦艽、杜波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赴安溪县金谷溪岸艺术公园开展实践周考察学习活动。教研室主任庄晓敏老师全程参与指导,师生共同围绕“艺术赋能乡村”与“风景建筑设计”展开深度调研与实践。

1.艺术与自然的沉浸式课堂

金谷溪岸艺术公园是国际艺术家陈文令先生规划设计的生态艺术空间,园内融合雕塑、景观与自然生态,展现了艺术介入乡村的独特魅力。师生重点考察了陈文令的溪岸公园作品及知名建筑师董豫赣先生设计的“壶庐庭”(乡村茶室),通过实地观摩与讲解,学习如何将艺术语言转化为空间设计,并思考乡村公共空间的活化策略。



杜波老师从规划理念、景观结构、材料运用等角度,系统剖析了溪岸公园的设计逻辑并从壶庐庭设计及建构细节,引导学生探讨风景建筑与在地文化的共生关系。庄晓敏老师则向学生介绍了“自然教育”,鼓励学生以公园为载体,设计面向儿童的自然体验课程。




2.任务驱动,创意迸发

为巩固实践成果,师生分组完成两项创新任务:一是策划一套完整的自然教育课程方案;二是利用公园现有条件设计“世界上最小的儿童美术馆”。同学们结合场地特色,从儿童视角出发,提出了微型美术馆的趣味性方案,成为自然教育的互动展陈空间;自然教育课程则融合植物认知、生态艺术创作等内容,注重参与性与科普性。在成果汇报会上,各小组通过图纸及多媒体演示展示设计成果。



3.产学研共话乡村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调研当天庄晓敏老师带领秦艽老师和杜波老师与金谷镇副镇长张锦川先生、金谷溪岸艺术公园建设方代表陈艺族先生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座谈。双方围绕乡村景观设计、艺术赋能乡建、自然教育推广、人才联合培养等议题展开讨论,初步达成资源互通、项目共建意向。张镇长表示:“高校的创意与地方资源的结合,将为金谷镇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  



此次实践周活动以“行走的课堂”形式,实现了理论教学与行业实践的深度衔接,彰显了风景园林专业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专业价值与社会担当。未来,学院将继续拓展校企地合作,助力艺术与乡村的共荣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