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基层团支部、团员青年: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将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论党的青年工作》、《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二卷)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指引和生动教材,进一步动员引领青年学生在投身基层建设、服务家乡发展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作出贡献,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经研究决定,2025年我院继续组织开展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下简称“三下乡”社会实践)。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活动时间
2025年5月-9月
三、活动原则
提高站位,突出主题。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更好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让学生通过深入的社会实践,深刻领会新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伟力,从而更加自觉地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严格管理,确保安全。以保证健康安全为首要前提,实践活动开展前要做好安全预案。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各项社会实践。加强指导,开展活动前和过程中要充分研判部署,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做好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与处置。如遇突发情况,应立即暂停相关地区的活动,妥善做好有关安排,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
创新载体,务求实效。按照“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原则,坚持严实作风,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力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摆拍走秀”;要深入实践,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观光旅游;帮忙不添乱,增彩不增负,不给基层增加负担。注重将社会观察、知识积累、实践思考等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性意见和举措,促进大学生在外求学成才与服务家乡发展的双向奔赴。
做好宣传,及时总结。各实践队要拓展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及时对实践过程和成果进行宣传展示,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有关实践内容的宣传报道、新闻推送等,做好层层把关、层层负责。要做好活动总结,学院、团支部等层面开展“实践归来话成长”主题团日和交流分享活动,总结学习社会实践活动成效和经验。
四、实践形式
社会实践是青年学子认识社会的一门必修课,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可采取团队实践或个人实践方式开展。
1.团队实践。学生根据“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要求进行组队。采取团队实践形式的实践团,团队负责人需6月6日(周五)前提交《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详见附件1)、《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个人责任书》(PDF扫描件合集,详见附件2)以及《2025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个人汇总表》(详见附件3),其他材料另附。电子版扫描件以申报团队为单位发送至邮箱:sachCYL@163.com,纸质版以申报团队为单位提交到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主5#2F-47。电子版、纸质版材料提交截止时间为6月6日(周五)12:00。
2.个人实践。以个人为单位开展,包括暑期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扬帆计划、返家乡等,要求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鼓励学生投亲靠友、自主联系分散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和家乡所在地的省、地市、县区团组织微信公众号,了解“三下乡·返家乡”更多相关实践项目。
五、主要选题方向
2025年活动围绕理论普及宣讲、红色基因传承、乡村振兴促进、国情民生观察、中华文化传承等5个方面,组建社会实践团队。结合实践周,因地制宜开展一系列实践调研活动。
1.理论普及宣讲团。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贯通起来,组织学生走进基层、边远地区、社区、农村、军营等,精心设计开展有内涵、有人气的宣传教育活动,引领青年学生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2.红色基因传承团。组织学生广泛学习宣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结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依托各地红色资源,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深化仪式教育,引导学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3.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一系列深刻阐述,引领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深入乡村一线,特别是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教育关爱、爱心医疗、科技支农、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助力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提升乡风文明,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4.国情民生观察团。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中国大地为课堂,以脱贫攻坚重大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等为现实教材,组织学生在国情考察、社会观察、调查研究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感受祖国发展变化。
5.中华文化传承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实践周和专业学习,深入基层,亲身体验中华文化之精髓,在服务地传播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结合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六、工作安排
1.项目申报阶段(即日起至6月6日)。各实践团队认真策划,采用自主申报、院级推荐、校级审核原则,鼓励广大学子根据学科优势和学科特色跨专业、跨学院组队。
2.项目审核阶段(6月9日-13日)。学院团委通过组织评委采用看材料评审、集中合议等方式,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确定立项团队并公示。
3.培训阶段(6月末)。学校、学院将根据实际情况于活动开始前举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
4.活动开展阶段(7月-8月)。各实践团队和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按照要求和实践方案赴实践地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各团队和个人在实践过程中注意积累实践日志、照片、视频等资料,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介传播实践成果。
5.总结表彰阶段(9月-10月)
(1)总结准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完成后,团队或个人需在9月初前提交暑期社会实践总结评优材料,具体另行通知。各实践团队和个人可预先准备以下材料:①参加实践人员每人撰写不少于800字的实践心得;②主题突出、能够反映活动开展的图片数张(每张图片须注明实践团队或个人信息、时间、地点、事件);③有条件的团队和个人制作反映社会实践风采和成果的视频短片(视频格式:MP4,视频分辨率:1920*1080);④实践过程中的新闻报道、宣传资料;⑤一份微信推文形式的总结稿件,内容包含实践过程、创新做法、主要成果、宣传成果等;⑥实践地接收单位评语。
(2)实践报告撰写。各实践团队聚焦实践主题,撰写有质量、有深度、有思想、有价值的调研报告,要求实践调研报告作字数在5000字至10000字,具体规范见《建筑学院社会实践报告格式要求(2024版)》。
(3)评优表彰。校院团委将组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答辩会,根据答辩结果评选“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并择优推荐项目和个人参评国家和省级优秀项目、优秀个人等荣誉。
七、其他事项
工作联系人:章广老师
联系电话:0596-6288026
QQ咨询群:731436356

共青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建筑学院委员会
2025年5月16日
附件1: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docx
附件2: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个人责任书.docx
附件3: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汇总表.xls
附件4:建筑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立项团队评定标准.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