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7月20日至23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鲤好泉州,活态人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前往泉州追寻“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文化遗产,同时开展文化传承调研,厚植历史情怀与文化担当。在为期四天的实践活动中,实践队深入泉州,对这座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拥有22处代表宋元时期与世界100多国通商贸易的遗产点的历史文化古城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在实地考察与深入交流中,感悟独特的海丝印记,了解泉州海洋文化的丰富内涵,为泉州古城建筑的保护与传承贡献青年力量。
实践队与市舶司遗址吴秀满奶奶合影
初探古城文化瑰宝
实践队的首日行程从天后宫开始,这座始建于宋代的古老庙宇,以其精美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独特魅力。随后,队员们前往德济门遗址、聚宝街和青龙巷,通过实地踏勘,了解了泉州古城的历史变迁与建筑特色。德济门遗址的残垣断壁诉说着往昔的辉煌,聚宝街的繁华与青龙巷的宁静则形成了鲜明对比,让队员们对泉州古城的多元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天后宫与德济门遗址
探寻海丝记忆与侨乡文化
调研中,实践队来到了市舶司遗址,这里是古代泉州对外贸易的重要管理机构,见证了泉州作为“东方第一大港”的辉煌历史。随后,队员们参观了泉州侨批馆,通过一封封珍贵的侨批,感受到了泉州人“爱拼才会赢”的奋斗精神以及浓厚的侨乡文化。在花巷、金鱼巷和傅宅的探访中,队员们不仅领略了泉州传统民居的独特魅力,还深入了解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与建筑保护意识。
实践队队员参观花巷傅宅
对话民间艺术家,传承文化精髓
实践队前往开元寺,有幸采访到了民间艺术家张和平先生。张先生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艺术造诣,为队员们展示了泉州传统工艺的魅力。通过与张先生的深入交流,队员们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泉州古建筑发现与保护的知识,还深刻体会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张先生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位队员,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为古城建筑保护贡献力量的决心。
实践队队员与民间艺术家张和平交流
博物馆座谈,共谋保护大计
实践活动的最后一天,队员们前往泉州南建建筑博物馆,与陈凯峰老先生进行了深入的座谈。陈老先生作为泉州建筑领域的权威专家,对泉州古城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有着独到的见解。座谈会上,陈老先生分享了泉州古建筑的历史价值、保护现状以及未来展望,并与队员们就如何更好地保护泉州古城建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通过此次座谈,队员们不仅拓宽了视野,还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与启示。
实践队队员阅览陈凯峰的著作
在为期四天的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泉州古城的历史文化与建筑特色,还亲身体验了古建筑保护工作的艰辛与意义。他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实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泉州古城建筑的保护与传承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同时,他们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继续探索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