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建筑学院岩城寻迹实践队来到土楼故里,感受客家永定
发布人:建筑学院  作者:文编:章冰清 摄影:实践队队员  发布时间:2021-07-27   浏览次数:615

闽西作为客家祖地,永定作为红旗不倒之乡,又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一脉相承,特质异曲同工,都成为鼓舞闽西人民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强大精神动力。2021726日早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建筑学院“岩城寻迹”暑期三下乡实践队一行九人,前往龙岩市永定区福建土楼客家民俗文化村进行调查学习。

客家土楼文化自从其产生以后,就一直不断的传承和发展着。由于它具有纵向上的相对稳定性和传承性以及横向上的丰富性,故而成为显示客家人进步及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曾总结过,建筑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是社会文明的集中体现。“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于形式,更无所谓派别。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制之派别,乃由材料环境所形成。”

客家土楼文化的发展,包括建筑工具的更新、建筑技术的进步、建筑完善和居住功能的提高,总是与其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因此,客家土楼文化不仅展示着客家传统文化的横断面,反映着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与特质,而且凝聚着客家及其先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进取精神,体现了客家传统文化的成就及其面貌特征。

永定土楼有两万三千多座。这些大小不一的圆形和长方形建筑散落在植被茂密的山谷里,它们的黄色粘土墙虽已褪色却被迷人的山脉和迷人的溪流环绕着,深褐色木质屋顶在日落时看起来壮丽。而土楼在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遗产地位后变得家喻户晓。

永定土楼不仅是客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其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中心部分,它具有巨大的内聚力和辐射力。

(一)奎聚楼

26日上午十二时左右,实践队第一站来到了由翰林学士巫宜福设计的宫殿式结构的方形大土楼——奎聚楼。其建成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而在此期间楼里考取进士和官员七品以上的有4人,大学生有20多人,正如大门对联所言:“奎星郎照文明盛,聚族于斯气象新。”

该楼由三堂两落组成,从大门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入则笃行出则友贤”楹联,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旨在劝诫后辈用静心来提高自生修养,以节俭培养高尚情操。

    

           图1 奎聚楼内部                       图振成楼外立面


(二)福裕楼

紧随其后的是福裕楼,是永定府第式土楼的杰出代表。在主楼的中轴线上前低后高,两座横屋,高低有序,主次分明。楼前有三个大门,在主楼和横屋之间有小门相隔,外观连成一体、内则分为三大单元。楼门坪和围墙用当地河卵石铺砌,做工十分精细与大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十分和谐。外形像三座山,隐含楼主三兄弟“三山”之意。楼名也是张星炳题写。

    

               图3 建筑内部细节                       4 队员参观福裕楼

(三)如升楼

如升楼坐落在福建省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北部,与福裕楼隔洪川溪相望。如升楼是永定众多土楼中小巧玲珑的土圆楼,俗称米升楼,因楼小,游客称之为袖珍土楼。建于公元1901年,林氏民居。坐东朝西,单环,土木结构,高3层,直径23米。每层16开间,内通廊式。底层为厨房、餐厅,不开窗;二层不开窗,设粮仓,三层为卧室。全楼只设一门,楼门、门厅与后厅(祖堂)同在中轴线上。楼内天井中有一口水井。两面坡瓦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

值得一提的是,如升楼也是电影《大鱼海棠》的取景地。

    

                        图5 如升楼                     图6 如升楼内部

(四)建筑小课堂

土楼的演变

自古以来,中原人为躲避战乱迁入闽粤赣。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闽西,客家人就地取材,以生土夯筑技术建起可聚族而居,又有防御功能的土楼。最初的土楼是五凤楼,继而演化为方楼,再出现可减小风阻的圆角楼,最后形成圆楼。圆楼模糊了房屋的朝向,使房屋分配更公平。

建造过程

选址放线-砌卵石墙基-以木板和红黏土夯墙嵌梁柱。夯一层需一年,泥土干透才能加筑上层。建一座土楼往往耗时3-5年。墙中埋了竹条或木条作拉结筋,使土楼历经百年风雨不倒。

内部结构

外圈居室,内圈学堂,中心祠堂;

一户一个垂直单元:一楼厨房,二楼仓库,三四楼客厅、卧室。

建筑案例

福建民居是一种集居住与防御为一体的乡村民居,这些建筑奇观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它们的排列方式使它们能够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为游客提供令人惊叹的美景和宁静。

聚族而居而又具有私人空间的宏大的建筑模式亦被一些建筑学家所吸纳并运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之中。丹麦建筑师Lundgaard & Tranberg为哥本哈根大学所设计的学生宿舍Tietgenkollegiet,其设计灵感便来源于福建土楼。Tietgenkollegiet亦被中国留学生称为“哥大土楼”,这一份乡土的慰藉,或也可抚慰漂泊异乡的游魂。

    

               图7 建筑案例图                  图8 队员手绘图        图9 学生水彩

10队员手绘图

(五)小结

永定坐落在中央红色交通线上,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倡导,由党中央批准设立的。从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关经香港,广东汕头、大埔,福建永定、长汀到中央苏区首府瑞金的一条极其重要的交通线,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一座土楼,一个家族的世界,一幅文化的画卷。倚山偎翠,方圆错落,风雨无惧,这片独一无二的建筑,庇佑过祖先,铭刻着沧桑,而这背后凝结着的汉民族世代的智慧和心血结晶,不仅是客家人建造的流浪家园,还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古代民居形态,是活着的中华民族精神图腾。

11 岩城寻迹队员合影

 

欢迎关注建筑学院团委公众号

Joi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