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从网络媒体传来的猝死新闻一个接着一个,前有从业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后有年轻的演艺界人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不断上升。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每年41.84/10万,而抢救成功率小于1%。
为加强青年学生了解紧急救护的方法,危险发生时能够准确及时的对自我或他人进行紧急救护,12月4日中午,建筑学院于经管大楼201教室召开2019年“应急救护”专题培训活动。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法学院教师,厦门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骨干师资,美国心脏协会(AHA)急救导师杨波老师作为本次活动主讲人,建筑学院陈纲伦院长、办公室主任苏丽华老师,学工负责人章广老师、辅导员陈弈含老师、王素婷老师莅临本次培训活动。
活动伊始,主持人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培训会便在杨波老师的视频教案里开启。首先,杨波老师播放了近几年来部分猝死案例的视频,并在抢救生命应急通道“生物链”中强调非医护人员在救护中起重要作用,也强调了任何人都可以是现场救护者,让我们更加意识到学习应急救护的重要性。
紧接着,杨波老师提出了一个应急救护神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此台机器是为嘉庚学院校友捐献,杨老师为我们演示了使用方法并强调其重要性。整个活动中,杨波老师进行了非常详细地解释,并借助假人模型进行现场指导,让同学们更加清楚心肺复苏的方法,下面让我再来和大家回顾一下急救方法吧。
心肺复苏主要分为八步进行,大家可以记住八个字:评、拍、呼、摆,判、按、吹、电。
一评,评判环境是否安全,从脚接近受救者;二拍,判断受救者是否存在意识;三呼,高声呼救;四摆,翻转体位;五判,扫视呼吸,判断是否停止心跳呼吸;六按,进行胸外按压;七吹,打开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八电,进行电除颤。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按压的频率是在每分钟100-120次且要保证按压力度位置是正确的。在救护过程中一定要观察伤者的脸部,若伤者开始恢复意识,心肺复苏立即停止。
随后,杨老师还针对气道梗阻进行了不同的急救教学,并邀请在场师生上台演练,对错误之处悉心讲解,耐心指导。
本次培训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诚挚感谢杨老师带来的“生命一课”,相信现场的同学们都学习到了心肺复苏的的正确操作方法。
希望各位同学能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让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去面对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也呼吁大家牢记心肺复苏急救要领,保持人文关怀,在危险发生时向他人伸出援手(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这个时代就会更加美好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