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专题——“生土工具间实体建造”课程成果汇报展
作者:肖晨雯、张捷昕   发布时间:2018-06-26   浏览次数:285


 2018年6月20日,我院于生化楼B举行李鎨翰、杜波老师任教的建筑设计专题——“生土工具间实体建造”课程成果汇报展。课程以“创新生土建造,发扬工匠精神”为主旨,为提升建筑学院学生的动手实践创造能力而开设。

 最近数十年来,国外对于夯土这种具有多重智慧的技术,开展了大量建筑研究,已经渐入规范化进程。我国虽然对夯土建筑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如今民宿的兴起与发展,乡村建筑、地域建筑的复兴,也得到了超多本土设计师和专家学者的关注,施工技术也有了质的飞跃。这次,建筑学院开展夯土课从专注于夯土技术与建筑建造技术,李鎨翰教授、杜波老师与大家一起深入探究夯土技术的秘密。





 生土工具间实体建造成果展由各组组长介绍本组的作品作为开端,许剑鸿组介绍了其组作品因形似菠萝,用闽南语的读音像“旺来”而命名为“往来屋”的设计建造的过程,讲述小组成员们在建造过程中的点滴,遇到的困难,有汗水,疲惫,更多的是建造完成之后的喜悦与自豪。吴俊宇组展示了他们的作品“仲夏夜之梦”,他们希望工具间不仅有储藏的功能还可以有休闲小憩的功能,因此将工具间命名“仲夏夜之梦”这样梦幻的名字。林万强组的“叠风”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屏风,折叠的造型获得了老师的欣赏,但是结构上不满足建筑强度的要求。同时其组成员也在建造之余做了一些小的生土摆件作为工具间的装饰,有小瓶子、小兔子等等。许鸿豪组的作品虽略粗犷,但其工具间的下半部分夯土墙的工艺也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



 最后,李鎨翰与杜波老师分别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了总结。

 李鎨翰老师说:“现在世界的各个建筑院校都在学习探讨实体建构,我们建筑的教育不应该只局限在图纸上做文章,而是要进入实体建构。但是国内的大多数院校的实体建构课程所用的材料都不是真正的建筑材料,华而不实。而我们学院已经直接采用了生土进行实际的建筑模型搭建,这也是在国内院校中比较少见的。这学期的课程与以往相比,不论是在工程量上还是建造难度上都大大提高了,这是很大的进步,因此能有今天这样的成果,我很为你们感到骄傲。”



 杜波老师补充道:“此次的课程首先就是两点,一是这次四个组各有特色,做出了四个不同的方案,根据自己对夯土不同的见解建造了不一样的节点。其次就是有一个遗憾,我们的夯土建造本来应该在一个露天的场地,但由于天气的原因,只能放在室内。希望之后的夯土课程能和场地设计结合起来。”



 因为天气夯土作品不能放在室外,由此我们应当联想到当今的夯土保护。我国夯土古建筑(古长城)由于大多地处偏僻,目前遭受的破坏以自然破坏为主。由于夯土城墙的坚固程度较差,很容易受自然因素侵蚀。山西境内的夯土长城多修建于山脚下的冲积扇地台上,若有较大的雨水从山上倾泻下来,就会直接冲击城墙,现在倒塌严重的部分基本上都是这样被冲塌的。这些原因导致目前夯筑古建筑的保护成了一个难题。

 目前,绝大部分夯土长城都处于自然的无保护措施的状态,应该给夯土古建筑更多的关注和保护。